自从Black Diamond 公司的前身,Chouinard Equipment 推出世界上第一副刚性前齿的冰爪和第一把下弯式反角度鹤嘴型冰镐开始,技术冰镐就引领着时代的风骚,成为垂直冰壁、混合地形攀登中的标志装备和形象代表。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那些不那么炫酷,甚至可以说十分低调的原版登山冰镐,在冰雪地域的行动中依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技术冰镐和登山冰镐。
登山冰镐没有那么多奇妙的曲线,朴实无华。
冰镐是用途最广最重要的登山装备之一。
在雪线以下,登山冰镐可以当登山杖使用,也可以在下坡时帮助制动用。登山冰镐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冰雪地的行走,登山者可以借它来维持平衡防止跌倒,并在滑落时提供制动保护。

在登山时,根据地形的不同,冰镐会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冰镐的握法主要有两种。
长程攀登握法:手掌心撑在铲头上方,大拇指和食指握鹤嘴下面,攀爬时鹤嘴朝前。这种握法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撑,长期行动时握持较为舒适。
滑落制动握法:大拇指放在铲头下方,手掌和其他四指握柄头部鹤嘴。攀爬时铲头朝前,这种握法便于滑落时迅速制动。
攀爬中等坡度的冰坡,行走困难时,可侧立用单手挥冰镐以铲头砍凿步阶。通常以一个平衡姿势砍出两个步阶后,利用冰镐固定自己向上移动到另一个平衡姿势,再砍出两个步阶,如此反复。

技术冰镐是短小干练的(我们的技术镐长度为50厘米),而登山冰镐有不同的长度可供选择,一般在55-75厘米之间,按5厘米尺寸依次递增,以满足不同体型的使用者和不同攀登地形的需要。
如何确定你需要的登山冰镐长度?
既然登山冰镐是为了起到支撑作用,那我们模拟一下实际使用场景呗。垂直站立,手握镐头和镐柄的T型结合处,手臂自然下垂。然后呢?看看柄尖能否落地?
啊哈,老爷子有话说:

。。。。。。你不是要选择拐杖吧?!
对于登山冰镐,我们通常建议的选择方法是,握住T型接头处,手臂自然下垂,柄尖距离地面8厘米左右。身高170厘米的人,大概使用60厘米的冰镐比较合适。

为什么会这样建议?这是基于对我们将要攀登地形的坡度预期。常规登山线路,平均坡度大概20-30度,冰镐略短于手到地面的高度,才会比较顺手。
现代登山活动中,接近地段可以依靠轻量手杖实现支撑功能,冰镐完全用于冰坡路线,太长的冰镐反倒增加重量,不易携带,完全没有必要。
实际上,坡度越大、难度越高的山峰,冰镐更短些会比较好使。你想啊,当你躬身屈臂地奋斗在险峻的线路上的时候,冰镐实际上需要什么长度?柄尖甚者可以说到小腿中部的位置就足够;简短些,更顺手,更精练!

在这种角度的山坡上,你觉不觉得如果冰镐太长的话会把自己掀翻过去?
我们老板,喜马拉雅大雄有过很深刻的切身体验。
嘘,这里是反面教材,我们偷偷透露一下。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啦,大雄还是登山小白的时候,参加了玉珠峰北坡攀登。这个山峰长这样。北坡属于技术性线路,蛮陡的。
大雄预先也做了功课,知道险峻的山峰冰镐要短一点;他自己身高1米80,算是高个子了吧;于是就打个折扣,选了68厘米的。题外话,那时老板尚未与Black Diamond 结缘,否则可能会有更理智的选择